藥品標準將**提升 2010年版《中國藥典》發行在即
2010年版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》(以下簡稱《中國藥典》)出版合同簽字儀式于日前在國家藥典委員會舉行。新版藥典2010年初由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,2010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。據了解,這一版《中國藥典》展現諸多亮點,各種標準的制定和修訂都有所突破和**。
將優勢技術提升為國家標準
藥品標準是強制性法定標準,是保障藥品**的重要技術依據。《中國藥典》是國家藥品標準的核心,它綜合反映了我國當前對藥品質量控制技術水平及發展趨勢,是我國藥品監督管理的法典。
衛生部副部長兼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、本屆藥典委員會主任委員邵明立特別強調,2010年版《中國藥典》編制工作應遵循以下原則:一是提高藥品質量、維護公眾健康的原則。二是繼承、發展與**相結合的原則,要繼承中醫藥傳統文化,發展中藥標準化工作成果;要提高我國新藥的質量水平和國際競爭力。三是科學、實用和規范相結合的原則。四是保持標準先進性的原則,對于多企業生產的同一品種,標準的制定要做到“就高不就低”。要加快與國際標準接軌的步伐,提高我國藥品的國際競爭力,努力將我國中醫藥優勢技術提升為國家標準。
國家藥典委員會副秘書長周福成介紹,2010年版《中國藥典》編制工作于2007年底正式啟動,目前已進入審核和統稿階段,將于今年8月底完成全部的科研任務和定稿工作,2010年初由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。新版藥典標準將于2010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,為建國以來的第九版藥典。
據悉,隨著我國廣大人民群眾對高質量藥品需求的持續增長,2010年版《中國藥典》在2005年版的基礎上,進行了大幅度標準修訂和新增收品種標準的制定工作,藥典收載的品種和附錄都將有較大幅度的增加。目前,在藥典委員會網站公示品種共有1174種。
周福成說,新版藥典在凡例、品種的標準要求、附錄的制劑通則和檢驗方法等方面均有較大的變化和進步。在廣泛吸取國內外先進技術和實驗方法的基礎上,附錄內容與目前國際對藥品質量控制的方法和技術力求一致;新版藥典倡導綠色標準,采用毒害小、污染少、節約資源、保護環境、簡便實用的檢測方法;充分借鑒國際先進技術和標準,進一步發揮《中國藥典》的國際影響力。新版藥典將在堅持“科學、實用、規范”、質量可控性和標準先進性的原則下,力求覆蓋國家基本**目錄品種和醫療保險報銷藥品目錄品種。
中藥標準更符合中藥特點
周福成說,在總結前版藥典工作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,20l0年版《中國藥典》的編制充分利用了國內外藥品標準資源,按照中藥、化學藥、生物制品不同特點和實際情況,積極開展了藥品標準檢驗方法的研究工作,在總體上有了**提高。《中國藥典》2010年版在保持科學性、先進性和權威性的基礎上,將充分反映我國當前醫藥工業、臨床用藥及檢驗技術的水平,也將進一步擴大我國藥典在國際上的影響力。
他介紹說,2010年版《中國藥典》注重基礎性、系統性、規范性研究,尤其在過去比較薄弱的中藥材和中藥飲片標準的修訂提高方面,積極采用新技術、新方法,有所突破、**,有諸多亮點。
據了解,在新版藥典中,現代分析技術在中藥標準方面得到了進一步擴大應用。例如,藥典一部品種中某些動物藥如蛇類,植物藥如川貝母等,都采用了PCR方法,除此,LC-MS和其他生物測定方法亦用于了質量控制中。
藥典一部還大幅度增加了符合中藥特點的專屬性鑒別,除礦物藥外均建立了TCL鑒別方法,并逐步由單一指標性成分定性定量向活性、有效成分及生物測定的綜合控制過渡,向多成分及指紋圖譜整體質量控制模式轉化。
重視質量可控性和**性
周福成還介紹,2010年版《中國藥典》注重質量可控性和**性內容的增加,與以往藥典相比有較大的提升和發展,尤其對高風險品種標準的提高及**性給予了更多重視和關注。
新版藥典重點增加了**性控制指標和檢測方法。如加強對重金屬及有害元素等外源污染物的檢測,擴大測定品種的數量和項目;部分品種的無菌檢查法經方法學驗證后在標準中予以明確規定;部分物質結構尚不明確的品種(如多組分生化藥品等)增加了異常毒性、過敏反應等**性檢查項目;嚴格控制了生物制品生產過程中***的使用;加強生物制品成品中雜質的控制;提高疫苗制品內**殘留量限值的要求等,使藥品的**性保障得到進一步加強。
此外,新版藥典對藥用輔料進行了大膽的**,增加了原則要求并擴大了常用輔料的收載。
相關鏈接
《中國藥典》自1953年出版首部以來,又先后出版了1963年版、1977年版、1985年版、1990年版、1995年版、2000年版和2005年版。
第九屆藥典委員會于2007年12月正式成立,作為依法負責組織制定和修訂國家藥品標準的專業技術機構,此屆藥典委員會下設執行委員會及25個分委員會,由與藥品標準工作密切相關的臨床、科研、教學、生產、檢驗、管理等領域的323位專家學者組成,其中兩院院士25位。